商標歷來是各大企業的必爭之地,每一枚商標都有特定的意義。尤其是處于同一行業,維護好自身的商標,做好商標布局,不僅是為擴大自己的市場影響力,更是在市場競爭中占有優勢地位的首要條件。
海天味業身為中國市場調味品行業的龍頭老大,在不斷推出自己產品的同時,也很有商標意識。
但是近期卻出現了這樣一番場景,在天貓等電商平臺搜索“海天”,會顯示兩家旗艦店,一家售賣醬油、蠔油、料酒、辣醬等調味品,即大家熟識的海天味業,另一家則是來自江西的青龍高科油脂有限公司,主要售賣菜籽油、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產品。雖然同為“海天”,兩家的商標LOGO卻并不一樣。

公開資料顯示,海天味業成立于1955年,距今已有70余年的歷史,2014年,海天味業正式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一路“披荊斬棘”成為調味品界的“茅臺”。目前,海天味業已成為國內專業的調味品生產和營銷的龍頭老大,產品涵蓋了醬油、蠔油、醋、調味醬、雞精、味精、油類、小調味品等八大系列200多個規格和品種。
而另一家“海天食用油”歸屬于江西青龍高科油脂有限公司(簡稱青龍高科),以售賣“海天玉米胚芽油”“海天葵花籽油”“海天菜籽油”等多款食用油為主。公司由江西潤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潤心科技(870165)曾是一家新三板掛牌公司,2019年7月11日終止掛牌。據了解,“海天”食用油商標是來自于江西宜春當地的一家國有企業“海天實業總公司”。該企業破產后,青龍集團將其連企業帶“海天”商標一起收購。
兩個“海天”原本毫不相干,你釀你的醬油調味品,我榨我的食用油。但隨著食用油的千億市場緩緩展開,海天味業也決定進軍食用油市場,從中分一杯羹,兩者這才開始有了交集。
“海天”商標之爭
所謂“市場未動,商標先行”,海天味業既然決定進軍食用油市場,那么商標是必需的。然而他們很快遇到了攔路虎——青龍高科早在1994年就獲得了食用油群組下的“海天”商標。
1994年,江西海天實業總公司申請注冊“海天SEASKY及圖”商標,后經核準轉讓給青龍高科。1996、1997年,青龍高科分別申請注冊了的“海天HAITIAN及圖”“海天Haitian”等商標,商品范圍包括食用油、食用菜籽油、芝麻油、食用菜油、食用茶油、玉米油、花生油等領域。目前,這些商標仍為有效商標。
有一點想必大家都清楚,商標是針對不同的商品類別進行申請注冊的,相同或相似的商品類別上不可注冊同名或近似的商標。
于是,要想獲得“海天”食用油類別上的商標,海天味業只能先從對方的商標下手。
2018年,海天味業曾以無正當理由連續三年不使用為由,向商標局要求撤銷青龍高科第1174895號指定使用在第29類的“海天”食用油商標。但他們的申請沒有成功。2019年4月商標局發布裁定,對第1174895號“海天HAITIAN”商標予以維持。
2020年,海天味業再次提起訴訟,認為青龍高科提交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在第843093號“海天SEASKY及圖”商標被申請撤銷日(2018年1月15日)之前的三年之內,對第843093號“海天SEASKY及圖”商標進行了真實的商標性使用。同時,海天味業稱青龍高科對“海天”文字的使用系侵權使用,請求法院撤銷被訴決定,判令被告重新作出決定。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經審理認為,青龍高科提交的證據能夠證明“海天SEASKY及圖”商標在指定期間在玉米油和菜籽油商品上進行了公開、真實、合法的商業使用,故駁回了海天味業的上訴請求。
幾經敗訴,海天味業進軍食用油行業的計劃遇阻。
海天味業多品類發展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醬油產業的產量增長速度逐漸放緩,國內的醬油市場已趨于飽和,2018年全國醬油行業產量約1050萬噸,同比增速下降為4.3%。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調味品各大品類中,醬油的滲透率已經高達99%。
隨著醬油等主營產品業績增速放緩,醬油市場接近飽和,海天味業急需挖掘新的業績增長點。
2014年,海天味業通過并購開平廣中皇公司的主要資產,進軍腐乳品類;2017年,海天味業全資子公司收購了江蘇潔美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丹和醋業70%的股權;2019年12月底,海天味業以1.69億元獲得芝麻油企業合肥燕莊67%股權,進軍芝麻油領域。2020年8月中旬,海天味業推出火鍋底料新品;年底發布首款糖產品“雪里糖”,進軍食糖業。
然而,面對食用油領域,海天味業卻遇到了難題。
至今,“海天”食用油商標依舊歸青龍油脂所有,這意味著海天味業目前仍無法在食用油領域進行其“海天”商標的使用。業內認為,如果海天味業無法取得該商標,將會對其進軍食用油領域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海天味業在“海天”食用油商標的戰斗中接連失利,而青龍高科仍在售賣海天食用油。不過,對于海天味業而言,繼續通過訴訟或者與青龍高科進行談判也是獲得“海天”食用油商標的途徑。海天味業能否成功進軍食用油領域,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紅星新聞